本文目录一览

1,足跟痛的治疗偏方

现在主要治疗的方法主要有: 1、食疗:药膳法取鸡肉90克、川鸟6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洗净后同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尝无麻辣感为度,随量饮用。适用于足风寒湿痹阻经络者。也可用羊肉90克(切块)、淫羊霍9克,枸祀了15克,洗净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羊肉熟烂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饮用。适用于足跟痛偏寒湿者。 2、中药治疗:中医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目前最常用膏药是赵 氏养 生 膏 贴、坚持使用效果不错。 3、西药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压痛点注射腊酸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愈。跟后滑囊炎常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摩擦损伤引起,表现囊内积液,肿胀压痛。避免摩擦及囊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有效。也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 4、民间偏方: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足跟痛的治疗偏方

2,有快速治疗足跟痛的偏方吗

足跟痛让人很难受,但是往往没什么好办法。其实,对付足跟痛,应用日常生活中一些简易的方法就很有效。 乌梅不仅内服对人体有益,做成乌梅醋外用效果也不错。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建民说,乌梅与醋都属酸性,因此乌梅醋具有酸敛作用,对于足跟跟骨滑囊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足跟痛,能起到很好的促进炎症吸收的效果。乌梅醋的制法也很简单。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用半个月,能有效缓解足跟痛症状。 除了加醋,乌梅与祁艾(中药店可买到)搭配熏蒸也能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盆中,再将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气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汁晾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在砖块上趁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天l~2次,连续用7~10天为1个疗程。 另外,因为花椒有辛温发散的作用,所以花椒煮水也是常用的治疗足跟痛的方法。只需用15~20克的花椒与2升水共煮,然后用煮好的花椒水泡脚即可。 足跟痛其实还跟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有关,例如足跟跟骨滑囊处的无菌性炎症就是因为有些女性为了爱美,整个夏天都穿着时尚款式的凉拖鞋,足跟部长期暴露,没有得到保护,受到寒邪的侵袭,导致冬季足跟痛。因此,患了足跟痛,一定要注意足部的保暖,并可在足跟部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还可用热水泡脚,然后涂抹一些按摩乳、药油等缓解疼痛。

有快速治疗足跟痛的偏方吗

3,足跟痛的偏方

经常有人会有“脚跟疼”的症状,尤其是早晨起床后脚跟一着地,就感到针刺样疼痛,有的人在步行一段时间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但继续活动后症状加重。还有一少部分人在活动后症状未见改善,疼痛呈持续性加重,前者称为足底筋膜炎;后者称足跟骨刺。两者统称为“足跟痛”。“足底筋膜炎”与“足跟骨刺”是病因学的诊断,它们的主要症状相似,且发病多为中老年,有肌肉韧带的老化,同时这类病人有穿鞋鞋底薄且软的嗜好,如球鞋、练功鞋等。临床医生主要通过压迫疼痛点的位置及放射线来区别足跟痛的病因。不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骨刺的发生与足跟痛并无绝对的关系。许多长骨刺的人,并没有任何症状的,以上病人过去经常经局部注射类固醇,口服非载体消炎药,症状均可缓解,但反复,且可能会有潜在副作用,目前治疗主要在改变走路姿势、调整鞋子、功能锻炼为主。其中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非常重要,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可以外敷贴剂,足跟骨方世医贴,直接敷贴于患处,通过药力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快速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偏方治疗1、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2、药浸法治足跟痛: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3、尿渍法治足跟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4、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5、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6、乌梅、醋法治足跟痛: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足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用一段时间,有效果。

足跟痛的偏方

4,求脚后跟疼的中医偏方

可以吃六味地黄丸
在热砖上洒上大粒盐,用脚踩。形同热敷。
偏方:1、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2、药浸法治足跟痛: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3、尿渍法治足跟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4、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5、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6、乌梅、醋法治足跟痛: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足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用一段时间,有效果。   7、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8、鲜苍耳叶治足跟痛: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数次,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续使用。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   9、夏枯草治足跟痛法: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冼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药材10、仙人掌治足跟痛:取仙人掌适量,刮去其两面毛刺,然后剖成两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患足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半片,冬天可将剖开一面烘热再敷患处,一般宜晚上敷,治疗期间   宜穿布底鞋,适量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11、鲜川楝叶治疗足跟痛:取鲜川楝叶30-60克,加红糖适量,捣烂成膏状,外敷患足跟,24小时后更换,一般用药2-3次疼痛消失。

5,足跟痛偏方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主要有:      1)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  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临床上发现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足底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      3)足底脂肪垫萎缩: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还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足跟痛的最好治疗方法是采用中医外敷黑膏药的方法,中医外敷黑膏药治疗方法通过膏药贴服于表皮,活血化瘀,通经舒脉,达到根治的效果。  足跟痛的预防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足跟痛的注意事项  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二、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三、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四、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五、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六、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七、外敷贴剂赵 氏 养 生 膏 贴,特效治疗足跟痛,方内融合地道野生药材之精华,独特秘制组方,直接敷贴于患处,通过药力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快速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更安全更彻底!

6,脚后跟疼的偏方

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 第一种:脚跟受风湿。这类病人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天气忽冷忽热时,行走时脚后跟疼痛难忍。 第二种:脚跟血脉不活。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如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或者}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时,脚后跟就像针扎一样疼,但是行走一会疼痛的症状逐渐消失,再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又疼,就这样反反复复。 第三种:跟腱炎,脚跟骨刺,跟垫炎。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下地行走脚后跟就疼,严重时脚跟浮肿最严重时脚跟侧面起包。 足跟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足跟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 足跟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足跟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 如何预防和减轻脚后跟疼: 第一: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使用海绵跟垫,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 第二: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 第三: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 第四: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第五:外敷贴剂赵 氏 养 生 膏 贴,特效治疗足跟痛,方内融合地道野生药材之精华,独特秘制组方,直接敷贴于患处,通过药力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快速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成功治疗“脚跟痛”的秘方:   1)取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   2)用肥猪肉,酒适量。肥猪肉切片,蘸热酒敷患处。   3)取复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水汁备用,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1日2--3次,1剂可用2日。   4)用威灵仙5--10克(捣碎)、陈醋适量。调成膏状,备用。先将患足浸泡热水中5--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布绷带包扎。晚上休息时,可将患足放在热水袋上热敷。每2天换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适量。前三味共研细未,调拌白酒,外敷贴患处。   6)用白芍药30克、怀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钟后加入白酒及醋,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剂,7日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以足跟下或足跟后疼痛在15天以上,排除鸡眼、胼胝及感染等因素引起,均诊断为足跟痛病。151例患者中,男81例,女70例;病程15天~18年,以发病半年内就诊者居多。年龄小于20岁22例,20~40岁69例,41~60岁48例,大于60岁12例。其中双足跟痛者32例,其余均为单足跟痛,患足共183只。足跟痛部位以足跖面内侧多见,中间次之,外侧最少。治疗方法,中药组成【牵草堂跟腱膏】涂抹治疗:牵草堂跟腱膏主要由红花、乌梢蛇、寻骨风、透骨草、生川乌、川续断等成分精制而成,使用方法,暴露患者足跟部疼痛部位,每天涂抹5到6次,一个月为一个见效周期。注意:用药期间最好减少行走、站立等。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标准:浸泡3天,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负重无影响,停止治疗后3个月内未再发生疼痛者为痊愈;浸泡3次以上,疼痛明显减轻,行走负重无影响,停止治疗1个月内疼痛未再加重者为良好;凡经过治疗疼痛减轻不甚明显,治愈后短期内又反复发作或1~2次未见效而放弃治疗者为无效。151例患者中,痊愈者113例,占74.8%,效果良好者32例,无效者6例。总有效率为96.o%。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共随访了116例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内有13例患者复发,再用此神奇泡脚汤治疗又获痊愈。

文章TAG:足跟痛  特效  治好  足跟  足跟痛特效方三天治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