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论文工作进度,我产后抑郁产假结束后可以请假不去上班吗
来源:整理 编辑:月子中心 2025-02-12 19:38:36
本文目录一览
1,我产后抑郁产假结束后可以请假不去上班吗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女职工依法享有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一般在产假结束后,可以休9个月的哺乳假,但是这个哺乳假在法律上没有强制性规定,属于女职工与单位协商的范畴,单位可以批准也可以不批准。但是女职工必须依法享有哺乳时间,这个是有强制性规定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关键还是看你们公司的制度刚怀孕是不能休产假的,按道理的话也是不能请病假的(女员工找关系开条是另外一码事)所以她只能请事假---事假一般来说是一分钱都不会给的,如果制度拟定得够聪明够完善的话,事假期间的社保该公司缴纳的那部分也是可以让她自己掏钱的。她要请就让她请,工作这边就当是她已经离职了,该招人招人等她生完了回来,如果双方关系还算好,还能继续用,可以协调合适的岗位给她。如果关系不行,就想办法让她自己走吧----如果事假都不愿意请,要那么老实上班,要么算旷工---别说你们公司没连续旷工n天算“严重违纪”直接开除的制度内容
2,产后忧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症状包括:
1.情绪抑郁。
2.对全部或者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
3.体重显著下降或者增加。
4.失眠或者睡眠过度。
5.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
6.疲劳或乏力。
7.遇事皆感豪无意义或自罪感。
8.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
9.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可以使用抑郁症(失眠)治疗仪进行调节,它科学地将F-经颅磁、R-经颅电、音乐处方及心理辅导四种疗法集于一体,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其综合治疗效果尤佳,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一般都来源与产后家人的照顾和宝宝的一些反应,家人的照顾不周会让产妇心理产生不悦,与产妇缺少沟通,导致的一种心理急病,这需要产妇在生产前应该理解和准备好的,然后就是担心自己会把宝宝带不好之类的,其实没什么的,慢慢的自我调整一切都会好。
3,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
特别提示 独生女更易患产后抑郁 张医师对记者表示,目前的产后抑郁症之所以有上升的趋势,一是因为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和生育的冲突导致目前产后抑郁高发。二是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当妈妈的对孩子的期望值自然很高,抚养压力增大。 目前生育潮的主体由80后独生子女一代构成,新爸妈很多本身就是独生子女。格桑认为,独生子女群体独有的心理特点易使产后抑郁高发。从成长到结婚、怀孕、生育,她们几乎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一旦生完孩子,一家人的重心一下子都转移到新出生的孩子身上,产妇多少会有失落的心理。 张医师指出,体力精力的恢复是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关键。护士和家人应帮助产妇认同母亲的角色,主动关心她们,消除产妇自认为无能的心态。产妇本人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保持情绪稳定;多和亲人沟通,有助于排解心里的不快。 另外,产后抑郁完全可以预防。产妇本身要保持心情舒畅,对自身的心理变化要有意识地控制,切不可听之任之发展忧郁、愁闷。家人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特别是丈夫的体贴、关爱,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极其重要。切忌只顾孩子,把产妇晾在一边无人过问。产后抑郁应及时预防 “这是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应及时就诊。”某妇幼保健院的妇儿科副主任张雪峰医师告诉记者,随着今年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到来,产后抑郁症患者数量也大大增加。 张医师表示,在产房里经常会有这么奇怪的一幕:一家人围着新生儿欢天喜地,唯独产妇阴沉着脸,要么发呆,要么动不动就发脾气,没人的时候则抹泪,有时还用被子蒙头大哭。张医师称,如果产妇情绪紧张、认为“在挣扎中生活”、“生活布满阴云”、感到悲伤难过、“陷入昏暗之中”、感觉筋疲力尽、感觉麻木不仁或过度敏感、食欲不振、难以入眠等症状,就是典型的产后抑郁症状了。
4,产后抑郁症治疗综述
“产后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如果女性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就可以学以自用,及时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情绪。 ☆ 焦点转移:如果产后的确面临严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不要让精力总是粘滞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会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钻牛角尖,心情就会越发低落,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所以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象《飘》中女主角郝思佳面对困境时所说“明天再想”,就是一种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关注自己的喜好,不仅思维上转移,还可以身体力行参与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动。 ☆ 主动求助:产后抑郁的女性内心会有一种无助,心理专家分析,这种无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阴影地重现。这其实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的信号,所以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 放松充电法:适当调节变动生活内容,不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将孩子暂时交给其他人照料,让自己放个短假,哪怕是两小时、半天,也能达到放松自己的和精神充电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绪透支。 ☆ 行为调整法:鉴于女性生产后不适于做剧烈的运动,但一些适当放松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静的画面、听舒缓优美的音乐等等。 ☆ 倾诉宣泄法: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尽诉心曲,大哭一场也无妨,尽情宣泄郁闷情绪。 ☆ 角色交替法:别忘了虽然已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娇妻、父母的爱女,谁也不可能只做24小时全职妈妈,所以要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力。 ☆ 自我鼓励法: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 自我实现法:生儿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但决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还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潜力和需要。也许趁着休产假的时间还能关注一下自己有擅长的事业,等产假结束会有改头换面的新形象出现。 ☆ 食物治疗法:产妇在“月子”里通常都会吃大量补品,殊不知这些食物很容易令人心烦气躁,失眠焦虑,严重的还会出现种种“上火”迹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自内而外地调整身心状态。 家人如何配合治疗“产后抑郁症”? ☆ 仔细观察产妇的日常表现、心理状态,可以直接询问她们的内心,一旦发现抑郁的蛛丝马迹,早预防早调整,避免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危险。当产妇有悲观厌世情绪时要安排持续陪伴者。 ☆ 认同她们的感受,避免指责教育。发现产妇心情不好,要表示理解,身同等受,而不要责怪她们不够坚强、太娇气或太依赖而不允许她们情绪不好。
5,产后得了忧郁症怎么办
从生理上解释,母体在怀孕期间会分泌出许多保应胎儿成长的荷尔蒙,但在产后七十二小时之内逐渐消失,改为分泌供应母乳的他种荷尔蒙。在这段很短的期间内,母体内的荷尔蒙因此发生剧烈变化,而导致精神上种种不安,如头疼、轻微忧郁、无法入睡、容易掉发、手足无措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产后忧郁症”。 症状的轻重视个人状况以及家庭的支持度而定。初产妇、个人过去曾有情感性精神病、产后沮丧或忧郁老,皆是产后心理疾患容易发生的对象;此外,那些家中没有其它家人同住或得到较少家人支持的产妇也值得注意。 本来女性在怀孕生产的阶段就承受了极大压力,除了体内荷尔蒙的剧烈变化、生产过程的痛苦、体力的消耗之外,同时在社会心理方面也必须面对角色的转换以及生活适应的问题。这个时候,若没有给予产妇适当的照显与支持,产后心理疾患的发生是很有可能的。 美国精神医学会已经在一九九五年认定“产后精神疾患”为一项病征,意指发生在产后四周内的情惑性疾患或精神病。由于健保实施以来,产后妇女住院日数缩短,所以许多精神疾患是在家中发生的。以下简单介绍三类产后精神疾患,依程度不同分为:产后沮丧;产后忧郁症;产后精神病。产后沮丧 大部份的产妇或多或少都有第一类“产后沮丧”的现象,它的发生率是二六%~八五%,不过症状很轻,只是一种轻度的情绪疾患,是最常见的产后心理调适问题。病人常会有一种失落、哭泣、空虚的惑觉,接着会产生激动、失眠、焦虑、疲倦、头痛、胃口减退的心理与生理症状。这种状况一般发生在产后第三天到第一周,多半是因为产后休息不够,疲劳没有消除所引起;治疗上仅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与适当病情解说,因此给予产妇情绪发泄的机会、情绪支持与保证是很重要的。产后忧郁症 第一次当妈妈的人比较容易产生第二类“产后忧郁症”,这是因为产后忧郁症中五○~六○%的比例与生产压力有关,首次生产老发生的机率为一○%~一五%。通常会在产后第二至三周开始,产后第四至五个月达到高岑,症状可持续六至九个月。产妇们会有忧郁症及神经衰弱的现象,心情低落,几事都提不起兴趣,食欲减低、失眠、思考及注意力变差,有罪恶惑、无助绝望感、虚腕无力惑,身体不适,自我评价低;一旦发生,绝望惑的再发率是五○%。产后精神病 产妇除了会觉得无法照显新生儿外,高达五○%的人会有不自觉想伤害婴儿的冲动。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个人过去精神病史、怀孕期间的忧郁情绪、生活压力,以及配偶的支持,包括产前、产后的情绪与物质上的支持,都有密切的相关。家人一定要尽力协助产妇排除环境中不利或不安的因素,解决情绪障碍,使产妇安然接受母亲的新角色。如果因此而使用抗忧郁症药剂的话,千万不可以哺乳。 这三类当中最严重的要属“产后精神病”,但是发生率也最低,只有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二。一般发生在生产后的第一个月,患者容易失眠、自我感丧失、妄想婴儿死亡或是表现出妄想幻觉,明显的联想松弛,语无伦次,紧张性或混乱性行为,同时亦可能合并躁症或忧郁症的发生,出现精神分裂方面的症状。如果没有经过妥善的治疗,下次生产时复发率高达一三~三○%,且常发生在产后的第三至十四天,也就是两周内,最明显的症状是对周遭环境以及自己产生不真实感;值得注意的是,九○%的人以呈现情感性疾患的症状为主,五%的人会自杀,而四%的人会杀死自己的婴儿。 总之,心理压力、荷尔蒙改变、产科问题以及对母亲的社会支持与照显等皆会影响产后的精神调适,这不仅是产妇的问题,更需要亲人相助一臂之力。 抑郁症的主要方法: 1、在分娩前要防止局部或全身感染。 2、尽量避免不良生活压力或者负面事件对产妇的刺激。 3、对抑郁症状明显,尤其是有自杀倾向的病人要到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或者住院治疗。 4、心理支持,对产妇尤其是初产妇,要利用母亲、婆婆、医护人员的育儿知识,使她在心理、育儿能力等方 面得到支持。 5、使产妇认识到产后抑郁症不会给自己或婴儿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6、心理治疗,对轻度症状患者可以进行心理治疗。
6,产后抑郁症是怎么产生的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各学科的重视,孕产妇的心理保健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妊娠对孕产妇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婴儿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产后12个月内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疾患的高危时期。 病因学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主要有生物学、心理和社会等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到峰值,分娩后的3~5天内其水平逐渐降至基础水平。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当然,激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尚无定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二、躯体因素 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是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的诱因。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出现滞产、难产时产妇的心理准备不充分,紧张、恐惧的程度增加,产程持续时间更长,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其次,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 三、心理因素 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1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心理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由于产妇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而出现抑郁焦虑情绪。而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可致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四、社会因素 支持系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丈夫、家人支持及其本人对婚姻的满意度等。产后抑郁症患者多存在支持系统不利、夫妻关系不合、产后亲属关心较少、居住环境恶劣等因素这些是促发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产妇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诸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同时,低龄、单亲、低社会地位、多子女的母亲、父母早年离异、低学历、低收入、新移民等因素均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产后抑郁症还与产妇的年龄、民族、职业、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质量、产后的母乳喂养、产妇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事件等因素有关。 五、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精神障碍的潜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此外过去有情感性障碍的历史、经前抑郁史等均可引起产后抑郁症。而产妇患有产后抑郁症如果再次怀孕分娩,则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其比率可高达50%,过去任何时候有过重症抑郁症的妇女,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可增加30%~40%。 临床表现 目前认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3.5%~33%之间。我国近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之间。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也可持续1~2年,如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多数学者认为产后抑郁症与非产后抑郁症并无不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此组疾病不是基于一定的临床症状、病程而独自成立的疾病单元,而是以产褥期为转机发生的一组疾病。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⑴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绪淡漠,行为表现为孤独、害羞、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甚至焦虑、恐惧、易怒,每到夜间加重;⑵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⑶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行为上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下降;⑷对生活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出现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性欲减退,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昏头痛、恶心、胃部灼烧、便秘、呼吸心率加快、泌乳减少等。病情严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的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产妇患产后抑郁症后,常表现出不愿抱婴儿或不能正常地给婴儿喂食及观察婴儿,不注意婴儿的反应,婴儿的啼哭不能唤起母亲注意;由于母亲的不正常抚摸,婴儿有时变得难以管理;母亲与婴儿相处不融洽,母亲往往手臂伸直抱孩子,不看婴儿,忽视婴儿的交往信号,把婴儿的笑视为换气;厌恶孩子或害怕接触孩子,甚至出现一些妄想,如认为婴儿是新的救世主夸大妄想、认为孩子生病或死亡疾病妄想、认为孩子的形状、大小、色泽发生改变体象改变或认为孩子变为野兽变兽妄想等。由于母婴关系不能正常建立,婴儿的心理发育也受到影响。母亲患产后抑郁症的婴儿在出生后头3个月出现行为困难,情绪紧张,较少满足,易疲惫,动作发展不良,而且增加罹患多动症的风险。此外,婴儿在6个月时容易发生体重不足和身高不足。母亲产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婴儿的不良精神和运动发展障碍呈正比。在产后第一年有抑郁症的母亲,她的孩子的认知与情感发育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女性所生的孩子,并常常表现为胆小懦弱、过分敏感、易焦虑、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社会适应性不强。 诊断与治疗 对产后抑郁症目前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多依据各种症状自评量表由患者自行填写以相应的评分结果来判定。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为目前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在产后2周内出现下列症状中的5条或5条以上 但至少有一条为情绪抑郁或缺乏兴趣或愉悦, ⑴情绪抑郁; ⑵对全部或大多数活动明显地缺乏兴趣或愉悦; ⑶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 ⑷失眠或睡眠过度; ⑸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 ⑹疲劳或乏力; ⑺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⑻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 ⑼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危害产妇及婴儿,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应该加强对孕妇围产期保健,帮助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安全健康地度过孕期。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医务人员和家庭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提供更多的帮助,并协助调整好其心理状态,减轻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同时,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尤其是对丈夫进行教育和指导,改善夫妻、婆媳关系改善家庭生活环境。 产后抑郁症在治疗原则上与一般抑郁症无显著差异,三环、四环、SSRI类抗抑郁剂以及电休克等均可使用。但对于哺乳的妇女来说,应用药物时应慎重。此外,雌激素治疗产后抑郁症也是有效的。对有感染、贫血的产妇及时给予抗生素、铁剂、维生素等药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心理治疗如人际心理治疗能有效减少抑郁症状,改进社会关系,这种非药物性治疗尤其对哺乳期妇女更适合。
文章TAG:
产后 产后抑郁 抑郁 论文 产后抑郁论文工作进度